张 圣 君 信 俗

作者:   发布日期:2023/7/31   浏览量:3448

张圣君,又称张真君、张圣者,号慈观,为海峡两岸民众广泛信仰 、影响最大的农业神。因明武宗敕封“法主”神号,民间又称法主公。其为今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人,出生于宋绍兴九年(1139年)。据《月洲张氏族谱》记载,他四岁丧父,幼年随母改嫁同县盘谷乡连氏人家为继子,七八岁去放牛,十二三岁砍伐锄头柄谋生,当地人称他为张锄柄。十八岁他学法闾山,立志修炼武功,扶正祛邪,拯世济民。

关于他成年后的生平,《福建通志》、《闽清县志》、《永泰县志》、《闽都别记》、《夷坚志》、《游宦记闻》等记载大同小异:“张圣者,永福(今永泰)人,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一日入山遇仙,食以桃,因忽忽欲狂,谈未来事无不验。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因度为僧…….”此后,云游戴云山脉一带的永泰、闽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仙游等地,施展法术,见义勇为,大显神威,如抗旱消灾,斩妖伏魔,消疫去病,修桥铺路,凿渠兴水,惩恶扬善等,流传下来的不少故事和神迹,表现出他的聪明智慧,诙谐风趣,被今人誉为“汉族的阿凡提”。宋淳熙十年(1183年),他云游到闽清金沙九龙潭,坐化升天,乡人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 。永泰月洲、盘谷故乡人亦建庙奉祀。

张圣君信俗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其内容丰富多彩,特色独具。一是信俗通过世代相传和附丽景观景物保存着大量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尊崇和宣扬张圣君,内容诙谐风,丰富多彩,具有民间文学和宗教文学的独特价值。二是形成福建地方道教闾山派的法主公教派,道场科仪和请法主公词、法主公符、法主公咒等符、咒、诀独具特色,尤其是《张公法主咒》为长篇七言诗句,在道教科仪和民俗文化方面均有较高的价值。祖殿的请香、转香等仪式、也颇具特色。三是以农神信仰为主的活动和形式直接服务于民众的生产生活,富有平民性,极为亲民和接地气,如闽清金沙的“游田了”农田巡安习俗和在地化后的福州台江上下杭商圈的酬神聚会商务习俗等,推进了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

张圣君信俗渗透到民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满足了信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极具非遗文化特色,同时众多信众遍及海峡两岸,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纽带,促进了闽台宗教民俗文化交流,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图片1.jpg



  
分享: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组织机构 | 非遗保护 | 数字资源库 | 供需对接平台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西门街50-2号 邮箱:fzsmqxwhg@163.com
电话:0591-22312206 闽ICP备18012362号-1